為切實加強工商聯自身建設,提升基層商會規范化、制度化水平,助推我市“推進更大突破,實現全面小康”發展目標,經研究,決定開展鄉鎮(街道)商會規范化建設創建活動,具體事項如下:
一、指導思想和活動目標
指導思想:以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《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工商聯工作的意見》為統攬,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工商聯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思路、新舉措,完善組織網絡,提升基層組織的凝聚力、戰斗力,有力推進全市鄉鎮(街道)商會規范化建設。
活動目標:以創建“有陣地、有經費、有制度、有活動、有作為”和“班子配備好、隊伍建設好、機制保障好、服務發展好、企業反映好”(簡稱“五有五好”)的鄉鎮(街道)商會組織為主題,通過扎實開展創建活動,推動工商聯基層組織呈現出組織網絡不斷完善、會員隊伍不斷壯大、整體素質逐步增強、凝聚力明顯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。
二、活動對象
全市各鄉鎮、街道商會。
三、“五有五好”基本條件
1、有陣地。擁有一個商會的辦公場所,掛商會牌子;設立一塊商會信息宣傳櫥窗。
2、有經費。鄉鎮(街道)商會有活動經費,會員按規定交納會費,全年會費收繳率達到80%以上,并有收繳記錄。
3、有制度。建立健全商會會議、活動、議事等規章制度,相關制度上墻;開展重大活動報告制;正常開展理事會活動,定期召開理事會議、會員大會和專題活動,研究工作計劃,商討重大事項,做到理事分工明確,職責、責任和工作目標到位,并及時上報有關報表、資料;積極參與上級商會開展的各項活動;會員檔案管理規范,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“數據庫”資料齊全。
4、有活動。積極組織非公有制人士參與經濟發展的管理,邀請黨委、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參加商會活動,全年不少于2次;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會員培訓和法律服務工作,全年舉辦各種培訓1次以上。
5、有作為。積極參政議政,深入非公企業開展調查研究,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,積極向黨委和政府建真言、獻良策;積極引導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長,通過實施光彩事業、回歸工程、民企聯村、感恩活動、安置就業等方式,引導非公有制人士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做貢獻;積極協調非公有制企業勞動關系,會同勞動部門和工會組織建立協調勞動關系的三方機制,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,促進和諧社會建設;加強上下信息傳遞和情況交流,及時反映商會的工作動態。
6、班子配備好。鄉鎮(街道)商會領導班子以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為主體,會長由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擔任;商會領導班子和骨干隊伍政治覺悟高、經濟實力強、社會形象好、熱心工商聯工作;組成人員名單上墻;有專職工作人員或秘書長。
7、隊伍建設好。組織健全,分工明確,責任落實,團結協作好,凝聚力強;堅持按標準發展新會員,并及時調整不符合要求的會員,會員企業數不低于當地企業數的20%;加強教育引導,促進會員素質的提高,有組織會員參加各級教育培訓、參觀交流等活動計劃和活動記錄。
8、機制保障好。鄉鎮(街道)黨(工)委每年做到研究1次商會工作,會辦1次商會工作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;會長會議、理事會議等制度完善,議事決策的民主化、科學化水平高;商會工作制度、議事規則、會議制度上墻,并能很好落實。
9、服務發展好。發揮商會聯系廣泛的優勢,完成黨委、政府安排的招商引資任務和其它協調工作;組織開展政企對接、村企結對、銀企對接、抱團參展經營、經貿考察等活動2次以上;配合會員企業做好人才、勞動用工等服務,幫助企業抓機遇,拓展市場;積極開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,探索發揮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有效途徑。
10、企業反映好。積極開展為非公有制企業“送政策、送項目、送信息、送服務”活動,提供協調、聯絡、培訓和咨詢;維護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,為會員企業排憂解難,促進非公企業又好又快發展!
四、相關要求
1、加強宣傳,營造氛圍。各縣(區)要積極通過新聞媒體、市工商聯網絡平臺宣傳活動中的好經驗、好做法,宣傳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,為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氛圍。
2、督查推進,推動落實。市“五有五好”鄉鎮(街道)商會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通過召開情況匯報會、觀摩推進會、調研督導等形式,及時了解活動情況,推動活動深入開展。
3、申報考核,評選表彰。11月底,組織開展“五有五好”商會申報、考核,各縣(區)對照創建要求組織申報(申報數量每縣、區不少于2家),填寫申報表,市工商聯創建領導小組進行考察、審定,并在年度執委會上命名表彰。
附件1:市“五有五好”鄉鎮(街道)商會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
附件2:宿遷市“五有五好”鄉鎮(街道)商會申報表
宿遷市工商業聯合會
2012年4月26日